
立足课堂展风采,格“物”致“理”促教学
——记必威biwei3882023年物理教研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以赛促教展风采,同台竞技共成长。青年教师课赛的目的是为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物理学科作为典型的理科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学时间要用于习题、试卷的讲评,学生科学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很大程度上要在训练和讲评的师生思维互动之中来实现,因此,如何优质、高效的“讲试卷”往往决定着一个物理教师的教学成就,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在2022年课赛同课异构主题的基础上,2023年物理教研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主题确定为“微专题背景下的习题、试卷讲评”。本次课赛由何永康老师、王建明老师、李毅老师、李祖芬老师、杨清老师、冯杰老师、冷旭老师、向东老师担任评委,于5月9日在学校录课中心有序开展,共8位青年教师参与课赛,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全体物理教师参与了本次课赛观摩与分享交流活动。在一天八节课的角逐中,参赛的青年教师们精心准备,各展风采,精彩纷呈。
张壮老师抓住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非知识性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先进行展示,将学生做过的题目按错误类型由学生分组总结和归类,教师综述点拨后进行分类讲解,最后进行问题的延伸、拓展、归纳总结,达成了专题强化的目的。整节课表达清晰流畅,亲切自然,教学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有效达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的目的。

杜秋梅老师的课特色鲜明,她以变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问题作为主题,引导学生构建“质量不变”的研究对象,应用“等温变化”、“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的相应状态方程来求解,从而突破了化“质量变化”为“质量不变”的难点问题,教会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课程设计巧妙,逻辑思维严密,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谭敏老师围绕在光学问题中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回答、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结合情景视频,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

武绍妃老师在进行《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习题课教学时,对课时练习中的习题进行分类整理,把习题和考点巧妙的对应起来,通过分析考点的解题技巧,将浮沉问题的几个难点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又把这些技巧应用到习题评讲中,让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应用更加的得心应手,对浮力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做到难点问题各个击破。

陈旗怀老师的“凹槽的无数种可能”以一个经典模型为载体和起点,通过多个变式和设问进行发散和拓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如何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授课角度新颖,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重难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我们感受到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做足的功课。

侯晓斌老师首先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把学生答题错误率高的题目和格式不规范的计算题给学生做展示,然后进行分类点拨和评讲,教学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各环节推进有序,语言表达简练,通过师生互动很好的完成了教学, 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很好的习题课。

殷贵坤老师的这节习题课围绕全反射的知识点拓展进行,选题经典,内容深且广,拓展到一系列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审题到分析思路清晰,讲解透彻,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学中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浮力问题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重难点,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难点。王冬冬老师在讲解《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习题课时,从如何让木块浮起来和如何让木块沉下去两个开放性问题出发去打开学生的思维,为浮力的图像问题、出水、入水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卣沽搜乃嘉。

课赛后,评委们对参赛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肯定了8位参赛教师端正的态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用心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对参赛教师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可行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课赛,青年教师收获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课赛营造了“以赛示范”“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提质”的氛围,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积累自身教学经验和激发自身教学潜能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研讨空间和学习平台。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同的教学启发与思考,让老师们在观摩学习和交流讨论中受益匪浅。
撰稿:物理教研组 谭敏;审核:党委办;
编辑:金凌;制作:苏云东
